当前位置:hjc888黄金城官网入口 >>活动专题 > 教学资源平台 >> 正 文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土壤学,草业科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3.5个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土壤学课程为草业科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土壤物质组成、基本特性和方法原理三个基本方面介绍土壤学的研究进展、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等。通过课堂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和方法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土壤、土地、生态、地理、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工作打基础。通过系统的讲解土壤学的基本特性、发展动态和方法原理,让学生了解土壤资源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关心和保护我国的土壤资源。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追踪某领域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写出与土壤学有关的专业论文,锻炼学生的科研素质。
先修课: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物理
后续课程:草原生态化学,植物营养学,自然地理学,草坪学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黄昌勇,2000.《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书:林大仪,2002. 《土壤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熊顺贵,2001.《基础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壤的重要性
第二节 土壤的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第三节 土壤科学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 土壤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的概念,物质组成及其在人类农业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重点掌握】:土壤的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掌握】:土壤在人类农业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了解】:土壤科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一般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地学基础
第一节 地球的构造及其物质组成
第二节 土壤母质的来源
第三节 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
第四节 土壤母质的类型及分布规律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在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中,风化作用的概念、类型、意义以及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
【掌握】:风化作用的产物以及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了解】:不同土壤母质类型的成因和特点
【一般了解】:生物风化作用的意义
第三章 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 土壤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第二节 粘土矿物
第三节 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及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重点掌握】:几种代表性的粘土矿物
【掌握】:粘土矿物的概念、化学组成和结构性质
【了解】: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第四章 土壤生物
第一节 土壤生物的种类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
第三节 土壤动物
第四节 高等植物的根
第五节 土壤生物对土壤及植物的作用
第六节 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生物影响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他们在土壤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土壤生物对动植物残体的消化分解作用,以及在有机质形成、养分循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促进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掌握】:土壤微生物基本种群以及在土壤的特殊功能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生长、繁衍的环境条件及其三 者之间的差异
【了解】: 土壤动物种类及其它们在土壤中的作用
【一般了解】:根际和根土比的含义,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环境有什么不同,掌握根系分泌物三个种类的不同特点
第五章 土壤有机质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化合物组成和形态特征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特征
【重点掌握】:碳水化合物、含N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及产物,及影响转化因素中的C/N的详细内容和基本原理
【掌握】: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腐殖质概念,二者有何异同,土壤腐殖质的组分、所带功能团对各组分性质产生的影响。
【了解】: 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有机质来源的异同
【一般了解】: 不同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影响转化因素中的C/N的详细内容和基本原理
第六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一节 土壤三相组成
第二节 土壤质地
第三节 土壤结构性
第四节 土壤孔性和土体构造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矿物组成和性质,孔隙的类型及作用,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原理、对土壤肥力的意义和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掌握】:矿物组成和性质,不同土壤质地种类、农业生产性状及不良质地的利用改良。土壤孔隙的类型及作用、土壤孔隙度、容重、土壤固、液、气三相比率的计算及相互关系。
【了解】:土壤粒级和土壤质地的概念、分类标准;土壤密度和容重的概念,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原理、对土壤肥力的意义和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难点】:土壤粒级和土壤质地的概念、分类标准,以及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第七章 土壤水
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及性质
第二节 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和土壤水分测定
第三节 土壤水的能态
第四节 土壤水分运动
第五节 土壤水分平衡
第六节 土壤水有效性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水的类型、形态,水分的能态、运动和平衡。
【重点掌握】:非饱和流在田间条件下的运动规律,了解土壤水入渗、再分布和渗漏过程特点及影响因素。
【掌握】:土壤液态水运动,主要受达西定律的支配,达西定律各参数表达的物理意义,应用范围及K值影响的因素。土壤水平衡的表达式、各项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影响一个地区土壤水分平衡的主要因素。
【了解】:土水势与土壤水吸力的概念和主要区别。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说明什么问题及影响因素。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有效水、最大有效水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一般了解】:土壤水的类型、形态和水进入土壤后所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及水在土壤中的变化过程(包括保持、运动及有效性)。测定水分能态的方法如张力计、中子仪的基础原理、安装、操作程序及所要注意的问题。
【难点】:土壤水能态的含义,土水势及分势的物理意义及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及应用范围。
第八章 土壤空气和热状况
第一节 土壤空气状况
第二节 土壤热量状况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和运动方式,土壤的热性质和变化特征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重点掌握】: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土壤的热性质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掌握】: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和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与大气的差异以及产生原因。土壤热量的来源,为什么说太阳辐射能是土壤 热量最基本的来源。
【一般了解】:土壤空气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哪些方面,在农业生产中,一般用哪些措施来调节土壤空气状况。采用哪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调节土壤的温度状况。
第九章 土壤胶体
第一节 土壤胶体
第二节 土壤的吸附(吸收)性能与离子交换作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胶体的含义,类型和基本构造,离子吸附作用的原因、类型及对土壤性状产生的影响;离子交换作用的概念,吸附、解吸和平衡
【掌握】:土壤胶体对阳离子、阴离子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
【了解】: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性质
第十章 土壤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 土壤酸碱性
第二节 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
第三节 土壤缓冲性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酸碱性的形成,酸度的指标;土壤的缓冲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土壤缓冲性的概念,熟悉土壤中主要缓冲体系及旱、水田的Eh值
【了解】:土壤酸碱性的成因,土壤活性酸。潜在酸的概念与关系,土壤酸碱度的指标,以及土壤酸碱性的调节方法
第十一章 土壤养分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第二节 土壤中的氮素
第三节 土壤中的磷素
第四节 土壤中的钾素
第五节 土壤中的硫
第六节 土壤中的钙、镁
第七节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第八节 土壤养分平衡及有效性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微量元素)的含量、形态、转化及与土壤供肥性能的关系和影响土壤供肥性的因素。
【掌握】:土壤养分各形态相互转化之间的关系和条件
【了解】:土壤养分的来源、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土壤养分平衡和有效性
第十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布及分类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
第三节 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
第四节 土壤分类
第五节 土壤分布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土壤成土因素的含义及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成土过程的特点
【掌握】:主要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实质,区别与农业土壤形成的不同之处。
【了解】:土壤成土因素的含义和内容。土壤分布的概念:如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区域地带性分布的含义。我国土壤类型分布的基本规律。
【一般了解】:不同成土过程的特点。
第十三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
第一节 西北地区的棕钙土、灰钙土、荒漠土、黑垆土、黄绵土
第二节 其它地区主要土壤类型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我国土壤的分布、成土条件;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理化性状及亚类划分。
【掌握】:各类土壤低产原因及培肥改土的方法
【了解】:不同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成因及分布状况,土壤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
【一般了解】:盐渍土的成因、分布规律和利用改良途径。
第十四章 土壤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第一节 土壤化学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节 土壤侵蚀及其防治
第三节 土壤沙化及其防治
第四节 酸雨对土壤的危害及其防治
第五节 我国的土壤资源概况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我国的土壤资源的概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掌握】:土壤质量退化的概念
【了解】: 土壤污染、侵蚀、沙化和酸雨的概念、危害及控制对策
【一般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利用及特点,主要问题,有效途径
制定人:文海燕
审定人:
批准人:
日 期:
上一篇:植物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篇:细胞生物学 课程教学大纲